“5249元的醫療費自己只需支付251元。”7月初,江蘇鹽城花女士在鹽城市人民醫院剖宮產出院時看到結算單時驚喜地說。
花女士的驚喜是江蘇構建“全鏈條”生育保障體系的一個生動縮影。聚焦孕前、孕中、產后關鍵環節,江蘇精準推出醫保目錄內住院分娩醫療費用個人“零自付”等一系列“好孕”新政,用真金白銀減輕群眾負擔,助力生育友好型社會建設。
助孕:輔助生殖納入醫保 圓夢之路不再昂貴
“幾次嘗試花了數萬元,差點要放棄了。”剛剛給女兒辦完滿月酒的南通市參保職工王女士激動地說,是醫保幫她圓了做母親的夢想。
今年32歲的王女士婚后幾年未能生育,連續三次輔助生殖未成功,承受著精神和經濟雙重壓力。轉機出現在去年7月,江蘇將“胚胎培養”等13個輔助生殖類項目納入醫保,原本1.1萬多元的治療費用,職工醫保能夠報銷近8000元。暖心政策讓王女士夫婦重燃希望,決定再試一次。幸運的是,夫妻倆成功了。從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政策中獲益的不止王女士夫婦,數據顯示,政策實施以來全省已惠及15.46萬人次,累計減負3.96億元。
優生: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個人負擔大幅減輕
寶寶健康是每個家庭的希望。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通過抽取孕婦靜脈血,分析胎兒游離DNA片段來篩查常見染色體異常,比傳統“唐篩”準確率更高,但需自費1200元。去年10月,江蘇開展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集中帶量采購,將費用降至560元左右。今年起又納入醫保乙類支付,經“集采降價+醫保報銷”雙管齊下后,個人負擔降至約200元,不足原來的20%。
“檢出率更高、準確性更好”,南京市鼓樓醫院產前診斷中心主任技師段紅蕾介紹,自從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納入醫保報銷后,更多孕婦選擇這項檢測,該院產前篩查量同比翻倍,月均超3000例。截至目前,全省74家機構已經開展該項目檢測,累計為13萬孕產婦減負超1億元,有效防止唐氏綜合征缺陷兒的出生,進一步提升了人口質量。
分娩:分娩鎮痛納入醫保,13余萬名產婦人均減負超2000元
“宮縮來的時候,我感覺骨頭都要被撕裂了。”回憶起分娩時的情景,南京市的陳女士仍心有余悸,但分娩鎮痛技術緩解了她的焦慮,“僅用了10分鐘就完成麻醉”。更讓她驚喜的是,產程從預計的10小時縮短到30分鐘,極大減輕了分娩時的痛苦。而且自2024年7月1日起江蘇將椎管內分娩鎮痛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后,費用負擔比以前大幅降低。江蘇省人民醫院醫務人員介紹,分娩鎮痛納入醫保,降低了生育成本,也幫助更多產婦獲得舒適的生產體驗。據統計,政策實施以來已有13.38萬名產婦享受報銷,減負2.88億元。
服務遠不止于此。江蘇還推行新生兒“出生一件事”集成服務,產婦分娩后6小時內,信息即上傳至省婦幼系統。通過“蘇服辦”APP申請,可一站式辦理產婦生育醫療費用報銷、新生兒出生醫學證明簽發和醫保參保登記繳費等事項,告別多部門奔波重復遞交資料的煩惱。
從助孕到優生,從減痛到降費,從重復奔波到一次辦結,江蘇正用實實在在的醫保政策舉措,為生育家庭撐起一片天,讓生育之路更加溫暖從容。